为什么热门的行业,怎么就不能作为创业者选择创业的风向标。既然有前者印证了商业模式,而且也有风险投资认同,创业者怎么就不能模仿学习呢。这样的模仿方式,创业风险不是更低吗!首先风险资本介入较多的行业,一定会人力成本很高。比如早几年的b2c总监人才,动辄百万年薪,还有团购,也曾经疯狂挖过人才。后来的创业者,你有这个资本去找人才吗?没有专业人才,你又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呢?其次风险资本进入的行业,市场费用很高。最近三年互联网的营销广告费用增长了数倍,一个下单的新客获取成本,动辄两三百都非常正常。其实风险投资给电商的钱,一部分都给了广告,流量公司了。当然了,成本费用高,不只是人才、市场费用。第三是遭遇没有节操的价格战。无论人力成本和市场费用高昂,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己摸索学习或者用一些比较土的营销手段,可以规避掉。但是价格战,你能够逃避吗?市场领先者以及风险投资方,实际上也非常害怕后续有无数的跟随者,所以它们会经常采取的策略,融一大笔钱,开始补贴市场。先发制人,迅速占领市场,远远的甩开竞争对手。而普通创业者,即使有一些天使投资的跟随创业者,是不具备实力大范围的跟随补贴市场用户的。只要这些市场补贴不能跟随,基本上用不了一两个月,你就会挂掉。大部分用户会是价格敏感性的,一两个月足以改变用户习惯。不是你自己会放弃,而是你背后的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也会自觉放弃,更不会有新投资人会去投马太效应非常明显领域。创业者遭遇恶性价格战的比较典型案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打车补贴,饿了么和美团补贴外卖市场,结局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基本上同类创业者死绝。创业者可以很有信心的说,自己的产品做的更好,绝对不是什么廉价品,但投资人可未必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