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53

1926年19岁的杨蕴如嫁到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孙家,谁知回门以后她死活不肯再回去:

1926年19岁的杨蕴如嫁到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孙家,谁知回门以后她死活不肯再回去:“白天斯斯文文的孙少爷,晩上怎么就变了样”?[无辜笑] 新娘杨蕴如19岁,书香门第出身,舅舅正是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 两家门当户对,亲朋好友都认为这是一桩完美的联姻,婚礼当天宾客云集,场面极其热闹。 然而三天后杨蕴如回娘家时却抱头痛哭,死活不肯回孙家,家人追问原因,她只是反复说:“他白天和晚上完全是两个人。” 原来孙家少爷孙仲翰患有严重癫痫,每到夜里经常突然发病,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症状十分剧烈。 那个年代医学落后,人们把癫痫叫做“疯病”,认为是不祥之兆,孙家为了家族名声,从头到尾隐瞒了这个事实。 他们指望通过结婚来掩盖真相,让儿媳妇承担照顾病人的责任,新婚之夜杨蕴如亲眼目睹丈夫发病的可怕场景,整个人都吓坏了。 更让她愤怒的是孙家的欺骗,她感觉自己不仅要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还要帮着隐瞒这个秘密。 孙家起初不承认,只说是“小夫妻闹矛盾”,还动用关系向杨家施压,但杨蕴如态度非常坚决,明确提出要离婚。 在1920年代大家闺秀主动提离婚是件惊天动地的事,好在舅舅张伯苓全力支持她的决定。 张伯苓作为教育界名人,一向主张人格平等,最讨厌欺骗行为,他亲自出面与孙家交涉,态度十分强硬。 双方僵持了将近一年,孙家最初拒不同意,后来迫于社会压力,才勉强答应离婚。 这件事在天津上层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杨蕴如维护自己权益,也有人批评她不顾传统礼教。 《大公报》等报纸都刊登了相关消息,连租界里的洋人都知道了这桩离婚案,茶楼酒馆里,人们议论纷纷。 支持者认为杨蕴如敢于反抗不公,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反对者则说她违背了三从四德,给家族丢脸。 但杨蕴如不为所动,她后来回忆说,如果当初妥协了,后半生就要在谎言和痛苦中度过。 离婚后的杨蕴如并没有被社会抛弃,在舅舅的帮助下,她进入南开中学任教,专门教授英语和数学。 她的英语水平很高,曾在教会学校接受过完整的西式教育,在南开任教期间,深受学生欢迎。 1930年杨蕴如与一位银行家的儿子重新结婚,这次她主动了解了对方的身体状况和家庭背景,确认无误后才同意。 第二次婚姻非常美满,育有三个子女,丈夫尊重她的选择,支持她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杨蕴如一直工作到1950年代才退休,她经常对学生说,女人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被别人的安排左右。 杨蕴如的经历证明,即使在保守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也有权利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她的勇气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网友们各抒己见: “这姑娘太有勇气了!在那个年代敢提出离婚,还是面对这样的豪门,真是了不起!” “孙家太过分了,明知有病还隐瞒,这是骗婚啊!放在现在也要追究责任的。” “张伯苓先生真是开明,那个年代就能这样支持外甥女离婚,不愧是教育家。” “癫痫又不是他的错,但欺骗就是孙家不对了。要是婚前说实话,也许结局会不同。” 如果你是杨蕴如,你会怎么做,是选择忍受豪门生活,还是像她一样勇敢离婚? 官方信源:南开大学校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