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8月20日发布,女孩在西藏徒步时骨折无法行动,10个藏民把她抬下山,收费6万。一开始约定6个人,每人1万,后来发现路况太差,增加了4个人,但没有加价,依然是6万,要抬12个小时才能下山。 (信源:澎湃新闻——徒步受伤被抬下山收费6万,是不是乘人之危?) 女孩叫小林(化名),平时就爱挑战高难度徒步路线,这次瞄准了勒多曼因峰 —— 这地方海拔高、地形复杂,连老徒步者都得小心翼翼。 事发当天早上 8 点多,她在 “沟槽” 路段歇脚,想拍张雪山全景,刚举起手机,一块篮球大的石头突然从上方滚下来,“咚” 地砸在她右腿上,疼得她当场尖叫,腿瞬间肿了起来,动都动不了。 同伴慌了,赶紧拿出急救包给她固定腿,可周围全是碎石坡,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好不容易才拨通了 20 公里外村寨的电话。 接电话的藏民叫扎西(化名),听清楚情况后,没多犹豫就说:“我找几个马帮的年轻人来,不过路不好走,得要 6 万块,你们愿意就等我们。” 小林和同伴没别的办法,赶紧答应:“只要能下山,钱不是问题!” 扎西带着 5 个藏民,骑摩托赶了 10 公里,又徒步 5 公里到了现场。 可一看路况,扎西皱了眉:“这段路比想的还险,落石多,还有陡坡,6 个人抬不动,我得再叫 4 个人来。” 他当场给村里打电话,让另外 4 个藏民带着牦牛绳、羊皮垫、草药赶来。 10个人都齐了,扎西他们先把羊皮垫裹在小林身上,再用牦牛绳把她固定在简易担架上,怕她冷,还拿自己的藏袍给她盖。 救援的过程,每一步都像在 “走钢丝”。过落石区时,上面不时有碎石滚下来,扎西喊了声 “围成墙”,4 个藏民立马站在担架上方,后背对着落石,用身体挡着。 小林看着藏民后背的灰尘和碎石印,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你们别管我了,太危险了!” 扎西却笑着说:“放心,我们常走这条路,没事!” 最险的是过 “鹰嘴崖”—— 这段路宽不到半米,外侧就是几百米的悬空陡坡,风一吹能感觉到脚下的石头在晃。 扎西走在最前面,脚踩碎石,身体几乎贴在崖壁上。后面的藏民跟着他,担架离悬崖边只有 30 厘米,小林躺在上面,能看到下方的云雾,吓得紧紧闭着眼。 就这样走了 12 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 8 点,他们才把小林抬到山下的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还好来得及时,脚趾粉碎性骨折,大腿骨裂,再晚一点,可能会有感染风险。” 小林看着藏民们满头的汗、磨破的鞋子,心里又感激又过意不去,当场把 6 万块给了扎西。 扎西他们 10 个人,每人到手 4800 块,剩下的钱,一部分买了新的绳索、冰爪、担架这些救援工具——之前的工具在这次救援中磨损严重,有的绳索都磨破了;还有一部分留作 “救援储备金”,放在村里,下次再有人被困,不用等对方凑钱,就能先带着工具出发。 懂行的人都知道,勒多曼因峰的救援有多难。这地方没有正规的救援队伍,全靠当地藏民自发帮忙,他们没有专业的救援装备,全靠经验和体力,每次救援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有次扎西的同伴在救援时,被落石砸伤了胳膊,休息了三个月才好,也没要对方一分钱补偿。 小林后来也补充说:“我后来才知道,扎西他们平时靠养牦牛、挖虫草赚钱,一天也就赚几百块。这次救援,他们不仅没多要钱,还把自己的藏袍给我盖,路上怕我饿,把带的青稞饼分给我吃。6 万对我来说,是救命钱;对他们来说,是拿命换的辛苦钱。” 还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我去年在西藏徒步迷路,也是藏民把我带下山,收了我 2000 块,后来才知道,他们来回走了 8 小时,还帮我背行李,那钱根本不够他们的辛苦费。” 其实,在藏区,像扎西这样的藏民还有很多。他们世代生活在高原,熟悉每一条山路,每当有人被困,只要联系到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发,从不会因为危险而拒绝。 他们收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维护救援工具,为了下次能更快地救人。就像扎西说的:“我们收的不是救命钱,是让更多人能活下去的钱。” 家人们,你们觉得这 6 万收得贵吗?如果你们在户外遇到危险,有人愿意冒死救你,你觉得该给多少报酬?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也为这些勇敢的藏民点个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