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统、不独、不武”,这句骗了台湾人几十年的咒语,刚刚被赵少康,亲口翻译成了大白话。 说白了,国民党过去几十年打着“九二共识”的旗号,所谓的“不统、不独、不武”,本质上就是只想赚大陆的钱,而不想谈统一。 从经济上看,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早就深入骨髓了。这些年大陆给的好处可不少,光说贸易顺差就让台湾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虽然降了些,但顺差还有130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从大陆赚走3亿多美元。 更别说2010年生效的ECFA协议,到2023年底给台湾减免的关税累计超过101亿美元,而大陆从台湾得到的减免才10.84亿美元,差不多是十倍的差距。 农产品方面的好处更实在。早在2005年,大陆就对台湾15种水果实行零关税,像菠萝、芒果这些原来要交12%到25%关税的水果,全都免了税。台湾果农靠着这个政策,每年能多赚多少钱? 就拿菠萝来说,原来每斤要多交几毛钱关税,现在一分钱不用交,这些省下的成本都变成了台湾农民的利润。 可国民党当局一边让果农赚着大陆的钱,一边在政治上却跟大陆保持距离,这种两头占便宜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只想赚实惠不想负责任。 大陆游客给台湾带来的好处更是看得见摸得着。2015年大陆游客在台湾平均每天花7250新台币,每人停留7.2天,那一年就给台湾带来超过2100亿元新台币的产值。 当时旅行社、旅馆、餐厅、游览车生意都好得很,一个大陆游客的消费力顶得上两个日本游客、三个东南亚游客。 2019年虽然民进党已经执政,大陆游客还是去了271万人次,这些人环岛旅游,把钱撒到台湾各个角落。 可后来当局限制大陆游客,观光业立马就垮了,游览车公司倒闭、司机转行,每年损失几千亿新台币,国民党对此却没怎么大声反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不触碰统一话题,总有一天还能恢复赚钱的路子。 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大陆的扶持。从1988年到2008年,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520亿美元,创造了1443万个就业岗位,纳税超过1100亿美元。 到2017年,实际使用的台资超过660亿美元,台湾成了大陆第二大投资来源地。大陆给台商提供优惠政策、便利条件,让他们在大陆赚钱发展,可国民党当局却在教育上搞小动作。 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就推动“去中国化”教科书,把台湾历史从中国历史里分开讲,后来更是变本加厉。这种一边让台商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在台湾偷偷改课本割裂历史的做法,不就是典型的吃着大陆的饭,却砸着大陆的锅吗? 马英九时期嘴上说着“九二共识”,实际推行的还是“维持现状”那一套。八年任期里,两岸贸易额从2010年的1453亿美元涨到2022年的3196亿美元,翻了一倍还多,可关于统一的实质性谈判一次都没有过。 更让人不齿的是,国民党拿着从大陆赚来的钱,却在军事上跟美国眉来眼去。台湾每年花在购买美国武器上的钱数以百亿计,这些钱里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对大陆的贸易顺差。 这边从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那边转头就买武器防备大陆,这种“不武”根本就是说说而已,其实是想靠美国撑腰,继续维持这种能赚钱的分裂状态。 这些年台湾农产品能零关税进大陆,大陆商品却被台湾当局各种限制。大陆游客给台湾带来千亿产值,台湾却对大陆游客设下重重障碍。台商在大陆享受各种便利,回到台湾却不敢公开支持统一。 国民党就是靠着这种“不统”保住赚钱的路子,用“不独”维持和大陆的经贸关系,再用“不武”安抚民众,说到底就是一门精打细算的生意,只是这门生意牺牲的是国家统一的大义。 现在赵少康把这话挑明了,大家才算看清楚,所谓“不统、不独、不武”,不过是国民党为了持续从大陆获利而编造的借口。他们既想保住从大陆赚来的实惠,又不想承担统一的责任,这种两头讨好的日子终究不会长久。 大陆不可能一直做赔本买卖,台湾民众也迟早会明白,只想着赚钱不想谈统一,终究是走不远的。这种只想赚大陆的钱却回避统一的做法,最终损害的还是台湾民众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