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宽敞明亮的厂房,标准化生产车间,全自动化产线如精密仪器般有序运转,一台台车载激光雷达从这里运向全国的新能源车企……这是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速腾聚创园区的一幕。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由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建设和运营。作为南山区属国有企业,深汇通在“百千万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以“飞地经济”为路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国企运营、利益共享”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深汇通在“百千万工程”中,主要是与对口地区共建产业园,扛起联动异地高质量发展责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制造业快速扩大规模,提高企业主体质量,给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岗位,带动当地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扩展南山区产业发展空间,打造“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带领异地“链上融合”同步致富。
目前,深汇通在河源市连平县、河源市高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江西省吉安市等地投资建设6个共建产业园,总建筑面积85.3万平方米。目前,共成功引进41家企业入驻,平均每年提供3850个就业岗位,有力缓解当地就业难题。2024年度,产业园产值总计约32.9亿元,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其中,南山(连平)共建产业园一期出租率近90%,二期招商率达100%,特别是入驻的广东维敏特科技(行业内规模华南地区第一,全国第二)成为连平制造业龙头,其2024年产值约10亿元。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作为首批“工业上楼”项目,已引入速腾聚创等2家企业,目前均已投产。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高新园区运营至今已优化产业空间超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0家生产型企业入驻,涉及产业包括新能源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环保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在租面积13.3万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2024年税收近600万元。河源深汇通在实践中探索的南山异地产业园共建模式,被评为2023年度“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被省、市作为区域协同发展和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的可复制经验加以推广。
“我们在各地共建的产业园,标准化较高,有着很好的示范引领效果,比如深汕高新产业园是该区域最顶尖的工业厂房,也是当地知名的门户园区。”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邦欣告诉记者,深汇通因地制宜制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方案,输出深圳标准、深圳方案,是该公司对口帮扶的“1.0”模式。随着共建产业园投资建设的告一段落,建设产业园区的示范任务已经完成,如今该公司进入对口帮扶的“2.0”模式,即招商、运营和管理,开始进行园区运营的示范。
“我们争取把南山更多的优质企业招引过去,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产业转移,通过产业帮扶实现造血功能,同时也缓解南山企业发展用地不足等难题。”黄邦欣表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并不意味着只是“单向输送”,同时也要利用深圳产业资源和对口地区的空间资源,携手推动协作发展向深层次、多领域迈进。南山区于2023年专门出台《南山区支持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包括鼓励落户奖励、引导募投项目定向投资奖励、鼓励加工订单定向委托奖励、资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等。
“在对口工作中,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坚持‘示范’与‘带动’同行,通过打造示范标杆、引进优质企业、强化管理体系,实现外部帮扶与内生发展的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黄邦欣表示,深汇通不断创新探索,以双向奔赴双向赋能新型帮扶协作模式进行深度联动与精准发力,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