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53

充电宝强制3C认证新规明日生效, 严控安全标准护消费者权益助产业升级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以下是关于2025年8月15日充电宝3C认证新规的核心要点及解读,结合政策要求、消费者指南和行业影响,分四部分梳理:

一、新规核心内容与实施要点

强制认证范围

所有国内上市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必须通过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认证。

产品本体或标牌需清晰标注防伪3C标志(立体浮雕工艺,对光可见菱形立体效果)。

过渡期安排:2025年8月15日前已获3C认证的证书继续有效,后续通过到期换证、产品变更等自然过渡。

认证流程升级

抽样方式:从企业送样改为生产现场抽样,工厂需实时保留测试样品。

检查频次:按企业分类动态调整(A类企业年检1次→D类企业年检4次),C/D类企业采用突击检查(不预先通知)。

测试标准:新增过充电、针刺、挤压等极端安全测试,电芯材料要求更高。

防伪与标识规范

3C标志需永久性刻印或激光防伪,假标多为平面印刷。

支持官网验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官网输入制造商名称或证书编号核验真伪。

二、消费者注意事项

购买与使用指南

认准标识:优先选择2024年8月后生产的充电宝(强制认证起始时间)。

避坑低价产品:低于50元的20000mAh充电宝风险极高。

航空携带规则:

允许:带清晰3C标志、容量≤100Wh(≈27000mAh)、每人≤2块。

❌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被召回型号(如罗马仕/安克部分批次)。

⚠例外:国外生产或乘坐国际航班无需强制3C认证。

旧充电宝处理

未被召回的旧充电宝仍可使用,但乘机需符容量要求。

废弃充电宝需投入小区废旧电池回收箱或机场安检处丢弃。

⚠三、行业影响与风险提示

企业合规成本上升

工厂需投入百万升级产线,认证周期从3个月延至6个月,中小厂商或淘汰。

头部品牌加速技术迭代(如固态电解质、智能温控芯片)。

市场乱象与风险

假标泛滥:部分商家售卖伪造3C贴纸(0.2元/张),为不合格产品办“假身份证。

召回事件:罗马仕、安克等品牌因电芯安全隐患召回超120万台充电宝。

使用隐患:避免高温暴晒、长时间充电、重压撞击,发现鼓包/漏液/异味立即停用。

四、新规意义与未来趋势

安全升级:强制认证过滤劣质产品,减少自燃、爆炸事故(2024年民航发生37起充电宝自燃事件)。

行业洗牌:推动从“低价竞争”转向“安全与技术竞争。

政策持续收紧:

工信部拟推新国标强制“过充自断电”功能。

市场监管总局7-9月开展全国充电宝质量安全整治。

总结:新规以安全为核心重塑充电宝市场,消费者务必认准真3C标志并核查官网信息,企业需严守合规底线。未来行业将逐步告别无序低价竞争,转向高安全性与技术创新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